她甚至无法拿起钱包或端起一杯咖啡。
首先,可喜的一点是大规格的波生坦片在中国已经使用多年,虽然患者人数并不庞大,但也积累了很多临床数据和使用经验。政策不断利好之下,产业为何依然无动于衷?在这里,为了可爱的孩子们,特别对儿童药产业化路径进行探讨,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思考和行动。
决定是否开发一个产品,要解答的问题远不止这些。效率之高,为国家局点赞。药审中心每月组织专家审核论证,并将审核结果和理由以及拟定优先审评的品种具体信息予以公示。然而,正如前面所说的,要想产业响应国家号召,真正实现这份清单所承载的使命,还需要更多且明晰的政策指引产业砥砺前行。一份鼓励清单的出台,背后凝结了主管单位和专家学者的心血,不得不说这已经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
近日,福布斯公布2017全球上市公司2000强榜单,排名依据占相同权重的收入、利润、资产和市值这四项指标的综合得分。分类上,福布斯并非入榜的药企都规划在制药行业。SAGE的一位发言人对《科学》称,在2016年12月,SAGE和国际肿瘤生物标记物学会已经达成共识,将重组编委,目前还在进行之中。
(2017年5月19日截图)今年1月,由SAGE出版公司接手后《肿瘤生物学》的编委名单。发现这一问题的是美国《科学》杂志。除了上述5位确认被上榜的编委外,另有7位编委《科学》无法联系上,16位没有回复《科学》的问询邮件,6位回复了邮件但没有回答撤稿相关的问题。据《科学》杂志5月18日的报道,在期刊官网公开的30多位编辑委员会成员中,有4位学者对《科学》表示,他们和期刊没有关联,其中包括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原主席、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Harald zur Hausen。
) Manfred Rajewsky本人在2013年就已经过世。《科学》杂志称,一位施普林格发言人说,这是有可能的,因为编辑会把假冒审稿人的联系方式存进数据库,他们会在之后对撤稿声明的更新中明确这一问题。
在他的记忆中,他没有审过一篇来自《肿瘤生物学》的论文。比如,德国海德堡癌症研究中心原主席、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Harald zur Hausen说他都不知道自己在《肿瘤生物学》公开的编委名单中。澎湃新闻发现,国际肿瘤生物标记物学会的官网已经无法正常浏览。据《科学》杂志报道,至少在一篇被撤论文中,论文作者表示他们既没有雇用第三方机构,也没有自己推荐假冒的审稿人。
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的国际期刊《肿瘤生物学》,除了撤稿事件中表现出来编辑审核不严格的问题外,可能还存在别的问题:编造部分编委名单。(SAGE接手后,《肿瘤生物学》的编委名单中不再有Rajewsky。另有一位学者在2013年已经去世,但此后仍被挂在编委名单中3年多。值得一提的是,在《肿瘤生物学》转手给SAGE出版前,也就是今年1月前,德国杜伊斯堡-埃森大学的Manfred Rajewsky一直在编委之列,而Rajewsky本人在2013年就已经过世。
部分被写在编委名单里的学者称,和期刊没有关联据施普林格集团官网对期刊编辑委员会(Editorial Boards)的解释称,编委通常由一些领域内的著名学者组成,类似于期刊的代表,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一本期刊的质量。造假者或是提供伪专家名单,或是提供真专家的假邮箱。
公开资料显示,《肿瘤生物学》是国际肿瘤及生物标记物学会(ISOBM)的官方期刊,2015年的影响因子为2.926。《肿瘤生物学》此前规定,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荐评审这篇论文的审稿人。
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,参与调查的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•巴特勒(Peter Butler)曾表示:有一定证据表明,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(注:一些提供论文代投服务的机构)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。编委的工作之一有参与同行评议,帮助确认审稿人,为论文提供第二意见(比如审稿人是否有利益冲突)。但施普林格集团的发言人还表示,尚不清楚论文作者是否知道第三方机构捏造审稿人。(2017年5月19日截图)一位施普林格集团的发言人回应《科学》称,编委名单的责任在于国际肿瘤生物标记物学会。此举本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学者进行评审,但这也让造假者有机可趁5月19日,澎湃新闻记者看到,《肿瘤生物学》的编委已经改为32人,Isaiah Fidler和Abraham Fuks的名字已经移去,但Harald zur Hausen和Donna Pauler Ankerst仍在。
发现这一问题的是美国《科学》杂志。红色标记的学者可能是被上榜。
令人感到蹊跷的是,不管是《肿瘤生物学》更换出版商前还是后,编委名单上的4位学者对《科学》杂志表示,和《肿瘤生物学》没有过联系或是在很多年前已不再担任编委。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的国际期刊《肿瘤生物学》,除了撤稿事件中表现出来编辑审核不严格的问题外,可能还存在别的问题:编造部分编委名单。
4月20日,107篇发表于2012年至2016年的中国医学论文被《肿瘤生物学》期刊一次性撤回,原因是涉嫌伪造同行评议。5月19日,国际肿瘤生物标记物学会的官网无法正常浏览。
(SAGE接手后,《肿瘤生物学》的编委名单中不再有Rajewsky。红色标记的为向《科学》表示不知情或4年前已辞去编委一职的学者。据《科学》杂志报道,至少在一篇被撤论文中,论文作者表示他们既没有雇用第三方机构,也没有自己推荐假冒的审稿人。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安德森癌症中心的Isaiah Fidler对《科学》杂志说,他和期刊没有关系,并已经通知《肿瘤生物学》的主编立刻删去他在编委名单中的名字。
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,参与调查的施普林格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编辑总监彼得•巴特勒(Peter Butler)曾表示:有一定证据表明,提供所谓语言编辑服务的第三方机构(注:一些提供论文代投服务的机构)在操纵评审流程上发挥了作用。《科学》杂志称,一位施普林格发言人说,这是有可能的,因为编辑会把假冒审稿人的联系方式存进数据库,他们会在之后对撤稿声明的更新中明确这一问题。
2016年12月及以前,由施普林格集团出版时《肿瘤生物学》的编委名单。如果期刊选择他们作为审稿人,会得到一份热情洋溢的正面评议回执,从而助推论文发表。
加拿大麦吉尔大学的Abraham Fuks说,他已经至少15年没有和期刊(注:《肿瘤生物学》)、学会(注:国际肿瘤生物标记物学会)联系过。这意味着,可能是期刊的编辑邀请了假冒的审稿人来进行评审。
除了论文作者和第三方中介的责任外,《肿瘤生物学》此前的出版方施普林格集团承认,期刊编辑确也有审核不严格的问题。《肿瘤生物学》此前规定,论文作者可以向期刊推荐评审这篇论文的审稿人。《科学》:撤回107篇中国论文的国际期刊还有幽灵编委 2017-05-23 06:00 · angus 创下了正规学术期刊单次撤稿数量之最的国际期刊《肿瘤生物学》,除了撤稿事件中表现出来编辑审核不严格的问题外,可能还存在别的问题:编造部分编委名单。令人惊讶的是,其中有一位已经去世,却当了三年幽灵编委。
在他的记忆中,他没有审过一篇来自《肿瘤生物学》的论文。作为后续,今年4月20日,《肿瘤生物学》再次撤回107篇医学论文,悉数来自中国。
(2017年5月19日截图)一位施普林格集团的发言人回应《科学》称,编委名单的责任在于国际肿瘤生物标记物学会。此举本是为了让细分领域的研究能有对口的学者进行评审,但这也让造假者有机可趁。
造假者或是提供伪专家名单,或是提供真专家的假邮箱。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的Donna Pauler Ankerst说她在2013年已经辞去编委一职。
文章发布:2025-04-05 08:46:11
本文链接: http://vy515.onlinekreditetestsiegergerade.org/3j4u3/935.html
评论列表
1998年,《柳叶刀》发表一篇揭示疫苗与自闭症存在关联的文章,一时间引发了大家对疫苗的恐慌。
索嘎